政治冷感的台灣人

最近社交網路上有點人心惶惶,聽說很多人只要立場不一樣就開始刪好友,所以有些人避談最近的事件,不過我覺得我不管怎樣還是要表態一下。

我想說的就是「請多關心政治」

台灣人太政治冷感了,我說的冷感不是都不談政治,而是儘管平常藍綠互罵,罵完了骨子裡其實還是覺得政治人物甚至政治這玩意根本是個髒東西,碰都不想碰。

什麼叫做關心政治,關心政治並不代表你就要熱衷政治生活、參加政黨活動、積極參加抗議和學運,甚至像老一輩一直告誡的,太投入政治把自己生活和家庭弄得一團糟。

幾個問題:

*你授權了民意代表來代表你,可是你知道他們任期內除了跑婚喪喜慶,到底在做什麼嗎?
*你知道現在有哪些重大法案或草案正在進行中嗎?
*你知道和你生活相關的現行法令都怎麼規定的嗎,有沒有開過法規資料庫?

這問題先擺著大家想一下,先講這次服貿爭議。

我要說一句比較現實的話:以目前的狀況,不管今天學生再怎麼抗爭,審查制度怎麼修改,服貿也都一定是會通過的,因為 "The winner takes it all." 台灣民意的終極體現就是立院的代議政治,然後代議政治簡單說就是比票數。

不管是審查或不審查,在立院表決國民黨的票數就是比民進黨多,所以民進黨不可能真的擋下任何一個國民黨想要通過的東西,也沒辦法通過任何一個國民黨想要擋下的東西。(如果我們極度簡化,那麼以得票率來看,台灣高達四十幾 % 的民意其實是可以被無視的。)

學運導火線是「服貿黑箱」,套句姚立明的話:「…談判前不問,不準講,現在談判過了就要通過了,不能審、不能改,問他整個過程,叫機密!」,就算簽完之後有公告、有公聽,一個你完全不能經由國會審議的東西,這怎麼看都是怪怪的。

可是說實話,不管黑箱與否,它還真的是一切合法謝謝指教。在兩岸人民關係法第五條規定,兩岸協議只要不牽涉修法,報請行政院核定,立法院「備查」之後就結束了,在這個制度下,立法院沒有任何否決的權力。

若全照規定其實沒有所謂三十秒通過的問題,因為它本來就根本不需要經過委員會和院會審查。

這其實相當荒謬,一個事關重大的東西竟然沒有任何機制可以去監督它,不管簽得好還是不好,你只能先信任你的政府。

以和外國簽定的條約來說,大法官解釋釋字第329號說只要是條約都要送立法院審議。可是「而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間訂定之協議,因非本解釋所稱之國際書面協定,應否送請立法院審議,不在本件解釋之範圍」

針對這個問題,在好幾年前其實學者和在野黨,甚至國民黨立委自己就已經提出各種版本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以求能夠監督兩案協議的簽署,可是回到原來的問題,只要是比人頭這法案就會不斷被擋下來。

所以再來就是我們看到的學生闖入立院、行政院的失序行為了。

在體制內的手段不可能達到目的時候,尋求體制外的方式,說實在我不可能說他們完全是對的,因為在法治的社會你就已經是先違法了。

但如果不是這些人,對大部份認為事不關己的人來說,會去想了解到底什麼是 ECFA、到底什麼是服貿,什麼又是貨貿嗎?儘管這些事情和台灣大多數人都有切身關係?我承認我自己就真的不會。是這些學生重新讓我上了一堂公民課,不管你說它是正面還是負面。

政黨只有兩種,可是人的立場應該是很多種。

現在台灣人太習慣於當聽到某個人的某個片段言論,就急著互相把那個言論貼上

1. 反中=一定是民進黨派來的=台獨暴力份子
2. 親中=一定是國民黨派來的=統派既得利益

這兩種極度簡化的標籤之一,然後只要顏色不對就忽視對方的一切言論,然後互相叫罵。

去年底我寫過一篇文章叫做尊重,我認為現在也完全適用,我希望大家都能尊重和自己不同立場的人,你只需要認知到別人和你的立場不同,不需要因為立場不同就用攻擊謾罵,這樣無助於任何事情。

我的朋友裡面應該有藍也有綠,但我相信深藍和深綠並不多,在你投出神聖的一票的時候,你完全認同並信任你所選的議員、市長、立委、總統以及他的政策和政治理念嗎?

如果不是的話,你為什麼敢把自己的未來和命運都丟給一個你並不信任的候選人和政黨,卻完全不去發揮你的影響力,甚至連加以了解的力氣都不願意花?

是因為覺得沒用?失望?無可奈何?

今天不管的立場是什麼,對學運支持或反對(反對的人多,實際支持比反對應該是 1:3 左右),我相信除了賺爽爽的財團老闆來說沒有人對政府是百分之百滿意的(否則也不會民調只有 10% 上下)。有人說過這次抗議的學生都是社會前 15% 的人。不管台灣變成怎樣,非常高的機率他們會是能夠存活下來的那群,其實服貿影響到的產業死活和他們根本無關,那為什麼是這些學生在為我們的未來,我們的政治關心,而我們卻只願意坐在舒適圈裡面什麼都不做地等死呢?

政治是眾人的事。

你自己的事都不願意關心,沒幾個人會幫你關心。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什麼男生唱女生的歌要升 key

台灣工程師常唸錯的英文單字

談談台灣人使用統傳漢字的優越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