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不過就是說說罷了

有時候常常會聽到有人在感嘆自己為什麼「以前不認真○○○」,或者自己「沒有○○○天份」、「真是羨慕某某某會○○○」(游泳、英文、讀書、寫程式、唱歌、跳舞、穿衣服、把妹,隨便你代入一種)。

以前個性很直,覺得這些話好像再普通不過,但是最近這幾年來,對這種調調越來越不耐煩。

為什麼?因為我發現,如果這不是一種社會化的恭維或自謙(極少極少數是一種自我砥礪),那麼,要嘛就是你雖然嘴巴上這樣講,心裡其實根本不以為然,或者就和多數的人一樣,就真的只是講一講而已。

有人看到別人英文很好,當年十幾歲沒唸好,很後悔。但是,你現在二十幾歲,三十幾歲,四十幾歲好了,難道就不能唸英文?中學再怎麼認真,了不起就是唸六年的英文,如果願意,現在開始花心力下去,幾年之後還怕英文會不好?而且後面人生還長得要命。

同理,大學沒有好好唸書,某個東西不熟,但是大學也就是四年的時間,一門三學分的課也不過就是每星期三個小時上一個學期,有什麼理由出社會之後就變成辦不到的事?

覺得游泳很好,或別人約你去游泳,但是小時候沒學游泳,現在想去游泳也不會...嗎?游泳很單純就是肢體協調的練習,不會比跑步騎腳踏車更複雜,只是你沒做過,需要反覆練習訓練讓小腦和肌肉習慣。對一個小朋友來說,學會自由式,只是半個暑假的事;就算對成人,找老師來上,二個月、三個月,就算要半年好了,加上適當的練習,難道還有可能學不會?又不是叫你去比奧運。

再講到一些很多人認為需要天份的事,唱歌,穿衣服,追女生,搭訕等等,的確有些人是有他的天份,問題是就和你會寫程式,會寫作文,或你會的任何東西同樣的道理,不管什麼事都是要花心力下去做才會有成果,你從來沒有去認真研究過,有什麼資格用天份的有無,簡簡單單就打發掉?你對他人努力的蔑視,其實就是自己不努力的明證。

不管什麼東西,也許我們沒有萬中選一的才華,但是只要肯去嘗試,去努力,做了一段時間,難道還怕沒辦法變成十人中的一人,百人中的一人,甚至千人中的一人?

x x x x
我相信大家小時候一定看過魔術方塊。魔術方塊,結合了空間概念和雙手的反應速度,許多強者可以在二十秒解完,甚至十秒內解完六面3x3x3的方塊。

和同儕相比,從小我就很不擅長博奕類的東西,下棋或玩戰略遊戲都很弱,空間概念也不行。再者,體育活動也是相當不擅長,反應老是慢半拍。大部份的同學玩魔術方塊,頂多就是無師自通轉完一面,我則是玩得頭昏腦脹就放棄了,從來沒有想過可以速解。

去年十月,我32歲,開始玩魔術方塊。

實際研究後,發現雖然空間感很重要,但是他是像電腦的演算法一樣,是有一定的公式和規律的(方塊其實就是數學上的有限集合)。同樣的公式,反覆的練習,就可以變快。為了達到更快的速度,從基本不到七個公式就能解完,接下來慢慢增加,而主流速解最終需要記熟的公式數量更達到一百條以上。

一開始,解完一次需要十幾分鐘以上,但是,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手指的速度越來越快,空間感、觀察力,也越來越強。

今年一月的時候,我練滿三個月,平均40秒以內可以解完六面。

x x x x
小時候最常聽到一句話就是「年紀大了就學不起來了,所以小時候要認真,否則以後就來不及了」。的確,人在二十歲的時候達到腦部反應能力的巔峰,學習能力會最強,應該好好學習各項知識。

不過說以後來不及根本就是大錯特錯。

小時候有小時候的優勢,但是人隨著年齡的增加,知識、智慧、見聞、判斷力是會不斷累積的。所以有時候某些高中讀不下去的科目,若三十幾歲,四十幾歲再重讀,事實上並不會更辛苦,而是由於你見識不同了,會變得更輕鬆才對,只要你不要先入為主地去排斥它。

小時候聽上一輩說學某些東西,太老了,學不起來,太難了。抱歉,雖然有點不敬,我真的覺得那單純只是他因為排斥、不想學,覺得出了學校還唸什麼書,所找的藉口罷了。(我小時候,他們也不過是四十幾歲,有多老?)

人都會有惰性,如果你就是不想學或沒興趣,我也沒什麼意見,我也有惰性,我也有愛與不愛。不過麻煩不要再說什麼,以前應該好好學,羨慕別人會什麼東西這種話了。

因為,真的,你也不過就是說說罷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什麼男生唱女生的歌要升 key

台灣工程師常唸錯的英文單字

談談台灣人使用統傳漢字的優越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