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曆,陽曆,農曆?

如果上街隨便去訪問路人,要他五秒內回答農曆和國曆哪一個更符合傳統農業社會耕種習慣,我猜十個裡面至少有九個都會告訴你是農曆

不過,真的是這樣的嗎?

事實上,這種概念的來源不外乎是以下幾個因素

1. 農曆有二十四節氣標示季節,二十四節氣是老祖先的智慧,中國獨有的東西
2. 農曆名字就有農了,當然是最適合農業社會
3. 中國古代是農業社會,農民曆是中國文化的一部份,所以當然中國傳統智慧結晶會勝過西洋的曆法

在繼續討論下去之前,我們先做一些名詞的探索或者說是地球科學的複習:

:通常指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

:月亮繞地球一周的時間,一次盈虧的週期

:地球相對太陽自轉一次的時間

季節:因為地球公轉時,地球自轉的傾角造成太陽入射角度不同,而造成的氣候差異

黃道:地球繞太陽一周時太陽投影在地球上的軌道

二十四節氣:黃道的二十四等分

陽曆:按照太陽的週期編寫的曆法

陰曆:按照月亮週期編寫的曆法

好了,回到原先的第一個問題,請問「陰曆」和「陽曆」哪個適合農業耕作?當然是陽曆更適合,因為季節本來就是太陽而不是月亮造成的,所謂的節氣本來就是以太陽為依據。

陽曆使用 365 天為一年,和地球實際公轉的 365.2425 很接近,誤差靠「閏日」就可以修正,而陰曆因為以月亮的盈虧為主,一年十二個月只有 354 天左右,有很大的餘數,而且修正的方式只能用「閏月」,造成節氣的估算無法從日期一望而知,若不查表就沒辦法知道節氣確切的日期。

舉個實際的例子好了,我們知道古時候春分播種,春分在什麼時候呢?我們列出最近幾年的時間(以 UTC+8 為準)

公曆:2010/3/21 農曆:庚寅年二月初六
公曆:2011/3/21 農曆:辛卯年二月十七
公曆:2012/3/20 農曆:壬辰年二月廿八
公曆:2013/3/20 農曆:癸巳年二月初九
公曆:2014/3/21 農曆:甲午年二月廿一
公曆:2015/3/21 農曆:乙未年二月初二

有沒有發現,陽曆因為照著太陽的週期走,所以每年春分都落在 3/20~3/21 附近(i.e. 黃經零度),但農曆按日期來看前後卻可以差到二十幾天。所以如果沒有天文學家(欽天監)按照太陽的運行,在農曆日期上面標上節氣,那麼對農民來說根本就沒有任何實用價值,因為一個節氣也才半個月,農曆上同一個節氣的日期卻可誤差到十天以上。由此可知,嚴格來說農曆並不是純粹的陰曆,而是陰陽合曆

古代的憲書(=通書=農曆)標示當年的節氣:
古代憲書節氣例
圖片來源:典藏臺灣

節氣並不是中國專有的智慧,外國人一樣知道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這樣晝夜長短變化的天體現象會影響季節,西方人並不會因為使用公曆的關係就不知道該在哪天播種。

第二個問題就是傳統的節日
中國傳統的節日其實都是有節氣(季節)的概念的,講白點大家隔段時間需要理由慶祝休息一下,就把節日分散在四季。

1. 春節:春天的開始,實際上是「立春」的概念
2. 清明:清明本身就是一個節氣
3. 端午:夏天極熱至陽的時候,也就是夏至
4. 中秋:中秋,秋天的中間,所以應該是「秋分」的概念
5. 冬至:和清明一樣也是節氣

可以說這些節日基本都是季節的概念,只是有些節日用農曆的日期來標示罷了。

甚至我覺得如果以現代人的習慣,可以考慮把春節改成在立春(每年2/3~2/5)放假會更適當,因為春節有那麼長的假期,還分割上下學期,可是每年卻在不一樣的時間這是非常令人困擾的。

如果要把農曆的節日移到陽曆來放,除了中秋有月圓的問題以外,完全是可行的。

第三個問題,有人會說,可是農曆還有標示良辰吉時這些用途啊?

有沒有聽過「黃道」吉日?為什麼叫做黃道吉日,就是因為干支基本上也都是由太陽主導的。

現代人沒人根據月亮來作息的,其實古代一樣都沒有人在看月亮作息的。

從工程的角度來看,一定要用月亮來計日可以說是一種"Legacy Issue",因為在古代各地精確計日有困難,但看到月亮的盈缺就比較容易追蹤目前大略的日期,可是這在現代已經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在了。第一我不需要靠天體來知道目前的日期,第二月圓是什麼時候並沒有那麼重要。固然月亮週期和潮汐有關,可是試問有幾個人從事漁業?而且以精度來說,去氣象局網站就可以拿到遠比你靠月亮猜還要更精準數十倍的資料。

我們學工程的應該都知道,如果為了遷就很少人使用而且重要性不高的資訊去修改架構,還影響到你原本主要的用途,是多麼不合理的一件事。

常有一種說法是,農曆是一種符合科學且進步的曆法。

從文化的角度來說我也知道傳承有其意義,不過如果真的要講「科學」,不好意思,不管從什麼角度來看,還真的找不到現代人還應該要捨更好的純太陽曆,繼續重視陰陽合曆的舊曆的理由。

留言

  1.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2. 貼文第二個問題 傳統的節日
    中國傳統的節日其實都是有節氣(季節)的概念的,講白點大家隔段時間需要理由慶祝休息一下,就把節日分散在四季。
    1. 春節:春天的開始,實際上是「立春」的概念
    2. 清明:清明本身就是一個節氣
    3. 端午:夏天極熱至陽的時候,也就是夏至
    4. 中秋:中秋,秋天的中間,所以應該是「秋分」的概念
    5. 冬至:和清明一樣也是節氣

    讓讀者又迷糊了 1 5 是陽曆歲時 2 3 4 屬朔望月年節
    因為置閏 農曆沒有穩定的曆年 這是無可救藥的致命傷
    只因為古人錯誤的選擇

    關於曆的科普 組成曆的成分 ~
    曆日 曆月 曆年 均應具備相對穩定的週期
    史記提及的 曆章 曆蔀 及現今最相關的週(星期)也都可以是其成分

    華人自詡為最進步科學的夏曆 因為置閏 欠缺相對穩定的曆年
    導致關於以回歸年為週期的行事 記述 思維陷入系統性的錯亂而不覺
    1645年以後以定氣取代平氣 夏日長冬日短 歲暮絕少機會置閏 閏五月最多 與前此比較 月序也因此隨之變動.. 其於社會文化時序
    例如端午 中元 中秋等年節對應的陽曆日期影響最為直接
    對岸重要辭書謂農曆以陽曆為骨幹 此間教育部編文史專用詞典跟著錯
    董作賓高平子說夏曆是干支陰陽三合曆 干支紀年配合節氣回歸年或夏曆平年閏年就是個兩難問題
    干支纪月 閏月從本月干支 只為配合干支五年一個循環 不成系統
    2017年對岸將農曆包括生肖的编算 颁行国家标准GB T33661
    坐實了農曆沒有穩定曆年的嚴重缺失
    夏曆置閏這制曆的無上準則如何形成 則未見文獻深入探討

    從十二纪 禮記月令 淮南子天文訓一脈相承的體系 只見觀星定時 從未及於朔望
    王夢鷗禮記校證於月令以數篇長文詳論 仍沒能清楚述及其相關曆制
    阮元編撰疇人傳 評沈括十二氣曆 謂無閏 不合經義
    其實於有朔望的事務亦周全顧及 謂寓之曆間即可
    實質同為曆合陰陽 夏曆以朔望月為骨幹 節氣寓之曆間 缺穩定曆年
    陽曆系統之曆制 曆日曆月曆年 俱全且相對穩定
    曆制選擇一念之間 成效天壤之別

    汲古成新 疑古啟蒙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什麼男生唱女生的歌要升 key

台灣工程師常唸錯的英文單字

談談台灣人使用統傳漢字的優越心態